开国元勋之一、时任“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同志,1986年到湖南省考察,行程中他参观了毛主席、少奇同志、彭老总三人的故居。此时正是主席病逝10周年,薄一波参观后十分思念这几位战友,更是意味深长地对自己的秘书讲了一句:毛主席虽然走了,但你可以观察,以后主席的历史地位还会更高。老一辈革命家目光深邃,他所讲的话,仿佛洞察和预判了几十年后的事实,叫人叹服。
薄一波对伟人有着特殊的感情:1945年中共七大上,薄一波本该是候补中央委员,但主席慧眼识人,认为薄一波能力与潜力俱佳,当委以重任。伟人并不很注重部下的早期资历,决定破格提拔薄一波参选中央委员。最终37岁的薄一波成了七大时最年轻的中央委员,令人刮目相看。此后他的职务越来越高,建国后不久当了国务院副总理。当然,薄一波同志对毛主席的评价,并不是建立在私人感情上,而是一种客观公正的看法。
毛主席在世时,非常注重社会公平。当时中国经济还不发达,甚至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才转变成工业国的。但新中国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实现了民族独立、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令全国上下紧密团结、社会充满正能量,这在几千年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是了不起的成就。“不患寡而患不均”,新中国政府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所以毛主席在世时地位高,有过硬的道理和依据。小平同志也高度评价过伟人:没有毛主席,我们的党和革命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
1986年薄一波参观毛主席故居时,对老人家生前的一些过失也没有回避,历史对一个人的评价是公允的。原国务院总理纪登奎同志也总结过:毛主席反对“个人崇拜”,他教导过我们,领导人的威信要靠革命斗争、工作成绩来树立,而不是靠宣传。在一些领域,少奇同志和彭老总生前都提出过工作意见,其中有不少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但这也不能否定毛主席的思想。关于这类问题,薄一波讲道:无论少奇同志还是彭总,都是毛主席的学生。毛主席是在领导大家、领导新中国进行伟大的未知的摸索,摸索中自然有对的、也有错的,这是正常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的评论也比较多元化,有一些言论依据的未必是客观事实,看似“自由”,实际上是随意而不负责任的。在那个年代还坚持颂扬伟人的业绩与恩德,甚至显得有些“非主流”。薄一波却不为一时一地的“风向”左右,坚持自己的成熟判断,是很有的智慧的。而历史也证明了薄老的正确性,毛主席的功绩地位即便不刻意宣传,在新一代国人心中都是非常伟岸的。很显然,八零后、九零后和零零后们,都没有见过毛主席,但却对他的功绩铭记于心。历史对一个人的真实评价如何,经过沉淀后自有他生前的成绩作为依据。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