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如同陈年的酒,时间越久,香味越醇,而那些关于“过去东西很便宜”的感慨,就像酒后的闲谈,总能勾起人们对往昔生活的无限遐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还记得小时候,跟在父母身后,去街角那家国营饭店吃饭的情景吗?记忆中,饭店总是人声鼎沸,热气腾腾,而最吸引我的,莫过于墙上那张泛黄的菜单
一张泛黄的菜单打开了时光的记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菜单,与其说是菜单,不如说是一幅80年代的市井风情画,纸张泛着淡淡的黄色,边角有些磨损,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痕迹,上面用毛笔写着各种菜名,字迹工整有力,透着一股那个年代特有的质朴
“红烧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这些如今依然活跃在餐桌上的家常菜,在那个年代,可是难得的美味,而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它们的价格,红烧肉2块5毛钱,鱼香肉丝1块8毛钱,宫保鸡丁才1块2毛钱!这价格,在今天看来,简直是难以想象的“白菜价”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至今还记得,父亲点菜时,总是先问问我和母亲想吃什么,然后才谨慎地加上一两个自己喜欢的菜,那时候,一家人去一次国营饭店,就算得上是一件隆重的事情了
而每次去国营饭店吃饭,母亲总会带上一个蓝色的搪瓷饭盒,说是饭盒,其实更像一个小锅,里面装着家里自己做的米饭,那时候,国营饭店的米饭是按人头收费的,为了省钱,母亲总是会带上自家做的米饭,这样就能多吃几个菜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万元户”的年代钱袋子有多鼓?
80年代,万元户可是一个响当当的称号,代表着财富和地位,那时候,人们的工资普遍不高,一个月几十块钱算是常态,像我的父亲,在一家工厂做技术工人,一个月工资也才80多块钱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时候,物价虽然低,但人们的钱袋子也并不宽裕,一家三口,每个月除了吃饭穿衣,还要负担孩子的教育、医疗等费用,日子过得精打细算
我记得,父亲每个月发了工资,都会把一部分交给母亲,作为家里的日常开销,剩下的则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那时候,人们对储蓄有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信仰,认为“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补贴家用,母亲除了上班,还会利用空闲时间做些手工活,例如编织毛衣、纳鞋底等,我常常看到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一针一线地忙碌着,手指被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从“缝缝补补”到“琳琅满目”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
图片来源于网络
80年代,物资相对匮乏,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一件衣服,往往要穿好几年,破了就补,补了再穿,我小时候,穿的大多是亲戚朋友家孩子穿剩下的衣服,虽然款式老旧,但母亲总是把它们洗得干干净净,缝补得整整齐齐
那时候,家里的家具也大多是老物件,一张桌子、几把椅子,用了很多年,都被磨得光滑发亮,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家的温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衣服款式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穿着也越来越时尚
交通工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80年代,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拥有一辆自行车,是很多人的梦想,如今,汽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高铁、飞机也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便捷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
通讯方式也从过去的书信、电报,发展到如今的手机、互联网,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快速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缝缝补补”,变成了如今的“琳琅满目”,曾经的“万元户”,也早已不再是什么稀罕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是否还能感受到曾经的那份简单和纯粹?是否还能体会到父母那一代人在艰苦岁月中所展现出的乐观和坚韧?
那些泛黄的记忆,那些关于“过去东西很便宜”的感慨,或许并不是在怀念过去,而是在提醒我们,珍惜当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故事和感受!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