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我国著名的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先生因病离世。

而就在他逝世四个月后,断绝联系二十多年的中美两国便重新打开了沟通的大门,中美关系破冰了。

几个月后的一天,一对美国夫妇乘坐飞机来到了中国,并专程来到了林徽因与梁思成的故居。

这对美国夫妇正是与林、梁二人失联22年之久的亲密朋友——费正清、费慰梅夫妇。

二十多年前,费正清夫妇正是在梁家茶座上,结识了活泼爱笑的林徽因以及斯文腼腆的梁思成。

二十多年后,当他们重返故地,这故居的主人已然远去了。

作为挚友,费正清夫妇对梁思成夫妇的感情非常深厚,所以夫妻二人便产生了为他们撰写传记的想法。

而在搜罗资料的过程中,费慰梅竟意外获悉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林徽因临终前的遗言竟让梁思成遗憾终身。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林徽因与梁思成:一对被父辈安排好的伴侣

我们都知道,林徽因在16岁那年跟随父亲远赴欧洲历练。

那段时期,林徽因既是父亲的随行翻译,也是父亲的贴身秘书。

欧洲大陆让她见识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让她领略到了西方文学的璀璨光辉。

同时也让她遇见了那个令她陷入爱河的浪漫男人——徐志摩。

徐志摩对林徽因疯狂追求,让这个只有十六岁的少女乱了方寸,而就在这时,林徽因的父亲竟突然带着女儿返回了国内。

难道林父察觉到了女儿与徐志摩的关系?难道林父反对两人之间的感情?

从后来发生的事情分析,林父的确发现了女儿与徐志摩之间的纠葛,他也确实不赞同两人的婚事。

这不仅仅是因为徐志摩是个有妇之夫,更是因为早在多年之前,林父就已经为女儿选好了结婚的对象。

此人正是林父好友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

1921年11月,林徽因与父亲从欧洲回国。

此后不久,一个少年就变成了林家的常客,他就是梁思成。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在交往密切的父辈的撮合下,林徽因最终还是和梁思成结成了伴侣。

订婚那天,梁思成问林徽因:

“为什么会选择我?”

林徽因看了看他,微微一笑,用温柔的声音轻声告诉他道:

“这个问题我会用一生去回答,怎么样?你想听吗……”

1924年,在父辈们的建议下,梁思成与林徽因双双赴美求学。

由于梁思成与林徽因都对建筑学怀有莫大的兴趣,所以两人便都想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

宾夕法尼亚大学当时的建筑系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保罗·克瑞,所以全世界对建筑学感兴趣的学子们,都将进入宾大视为追求的目标。

当时,建筑学还是一个新兴专业,很多中国学子对这一专业并不怎么了解。

而梁思成之所以会对这个新兴专业感兴趣,说到底还是受到了林徽因的影响。

当年在陪父亲旅居欧洲的时候,欧洲的现代化建筑让林徽因大开眼界。

那时候的她忽然发现,只有建筑学才能够将她对技术的渴望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从那一刻开始,还是少女的林徽因就将建筑领域视为自己将来追求的目标。

可是,这个少女时代所萌发出的梦想,却在专业申请的时候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阻碍。

原来,早在林徽因赴美留学之前,林父就通过一些驻外机构或留学团体,咨询了女儿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学院建筑专业的可能性。

可最终收到的结果令林父非常的遗憾。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主任邮寄给林父的回信中,他明确地告诉林父:

宾大建筑系从不招收女学生,其理由是:建筑系的学生经常要熬夜绘制图纸,这对于无人陪伴的女生来说不甚方便。

无奈之下,林徽因最终只能退而求其次,进入宾大艺术学院的美术系深造。

可即使是这样,她也没有放弃学习建筑的梦想。

在学校的选修课程上,林徽因几乎将建筑系学生所要掌握的学科全都学习了一遍。

林徽因在校期间所做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

当她从宾大毕业的时候,这个因学习美术艺术而进入学校的女学生,却获得了建筑系的助教资格。

纵使学校的规定无法让林徽因成为一名正式的建筑系学生,但她仍用坚持不懈的努力,完成了一名建筑师应有的训练。

这种对梦想的执着值得所有人去赞美与学习。

1926年,宾夕法尼亚州的《蒙大拿报》曾对林徽因做过一次专访,在这次专访中她表示:

“等我回到中国,我要带回什么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真正含义。”

林徽因和梁思成回国之后,便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之中。

那时,东北大学的建筑系才刚刚设立,林徽因和梁思成既是该系的教学老师,也是该系的教育领导。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林徽因和梁思成为了躲避战火选择回到北京。

在北京,两人完成了婚礼,并在此后的一次聚会中,结识了我们上文提到的费正清、费慰梅夫妇。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纵使中国军人舍生忘死地阻击敌人,但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仍使上海、南京、杭州、武汉等军事重镇沦落日寇之手。

国破家亡,林徽因与梁思成也不得不背起行囊踏上四处流亡的路途。

当时的清华大学为躲避战火搬去了长沙,林徽因与梁思成便也计划带着家人搬到那里。

此前因为工作需要,林徽因经常要和丈夫去外地进行考察。

因为在那些空气潮湿且弥漫灰尘的古庙、古寺中工作的时间太久,林徽因的呼吸道患上了疾病。

在离开北平之前,她曾到医院做过检查,医生警告她:禁止疲劳奔波。

但此时,她的行囊已经收拾好了,为了家庭,为了信仰,更是为了生存,她不得不拖着病躯艰难上路。

这一年林徽因三十三岁,如果此前她的人生可以用绚烂多彩来形容的话,那么前方等待着她的将是空前悲壮的流亡,将是颠沛流离的苦难。

那一天,林徽因、梁思成带着家人、背着行囊,与西迁的学生、逃难的农民、成箱的书籍、珍贵的牛羊汇成了一滩苦难的“潮水”,缓缓地漫过中国大地……

二、流亡与苦难

1937年10月,梁思成一家不知坐了多少次列车,不知住了多少次旅店,终于抵达了长沙。

梁思成在当地租下了一间房子,一家人的生活也算暂时安定了下来。

在抗战之前,林徽因与梁思成都是典型的富家子弟,林家更有保姆负责打扫卫生,有厨师负责一日三餐。

可眼下,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全都压在了林徽因与梁思成的肩上。

这种巨大的变化虽然让夫妻俩有些不适应,但现实的残酷逼着他们去学习,去改变。

不久之后,清华、北大、南开的一千多名师生纷纷来到了长沙,国民政府随即决定,在长沙组建临时大学。

当时,许多从北平而来的老朋友,总会在夜晚来到梁思成的家中,大家一起讨论战争的局势。

每次讨论结束之后,众人都会高唱抗日救亡的歌曲。

随着日军对长沙不断地实施轰炸,林徽因与丈夫最终还是选择离开这里,他们接下来的目的地是中国西南的大后方——云南。

当时日本为了切断国际上对于中国的物资援助,封锁了所有海上通道。

而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国紧急修建了一条生命通道——滇缅公路。

一时间,国际援助给国内的药品、弹药等物资源源不断地从这条公路运到中国。

但为了切断这条运输线,日军开始对云南地区发动了一系列的猛烈空袭。

中国战场的大后方,竟在此刻成为了战火纷飞的最前线。

来到昆明之后,林徽因与梁思成又开始为了生存而发愁。

夫妻两人经常对外宣布:愿意为政府或其他公共机关效力。言外之意就是想承包一些政府工程的建筑设计工作。

但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去看,一些重要的市政工程,都被当地的知名建筑公司所垄断,所以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得到任何工作的邀请。

眼看家里就要揭不开锅了,梁思成不得不重拾“教书先生”这个老本行,到云大给学生补习英语。

虽然此后不久,林徽因与梁思成接到了设计西南联大校舍的任务。

但作为一个战时校园,西南联大校舍的建造经费十分有限,林徽因与梁思成的设计方案被一改再改。

然而,正是在这样困难的一段时期内,梁思成和林徽因却在昆明设计建造了属于自己的住宅——那是他们一生之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为自己设计房屋。

这栋由夫妻两人自己设计的新家于1939年6、7月份动工,经过半年多的建造在1940年初春完工。

整个新家由两排独立的平房组成,建筑面积大约有150平方米。

梁、林是迫于生活压力为自己盖房子——总比付租金划算。

最后这所住宅的建筑费用,还是通过他们的好朋友费正清、费慰梅夫妇在1940年9月寄来的支票才得以付清。

抗战胜利后,林徽因与梁思成再次回到了老家北平,不久便收到了清华大学教师住宅的设计邀约。

可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蒋介石就主动挑起了内战,解放战争爆发了。

解放战争结束后,林徽因与梁思成选择留在大陆。

此时的他们早已摩拳擦掌,准备拥抱那个崭新的中国,准备用双手去建造他们心中的国家。

但随着北平的和平解放,林徽因与梁思成也即将迎来全新的挑战。

小结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大部分的百姓与官员都认为,无论是巍峨的故宫还是林立的牌楼,只要是古典的建筑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必须铲除干净。

可林徽因与梁思成却并不这么认为。

他们知道,这些古老的建筑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展现,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

不仅不可以拆除,而且还要得到妥善的维护。

最终在梁思成、林徽因等人的不懈坚持下,这些古建筑、古城墙才得以保存至今。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中,在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提倡下,北京市的一些全新建筑都或多或少地采用了一些传统建筑的风格。

这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国美术馆、北京西郊专家招待所(现友谊宾馆)等。

1955年,由于常年不辞辛劳地工作,梁思成与林徽因的身体都累出了毛病。

随着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夫妻两人各自的病情逐渐加重,最终住进了医院。

林徽因是一个坚强且独立的女性,即便自己的肺病越来越重,可她依旧不愿意向外人倾诉自己的痛苦。

那段时期,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都会时不时地来医院看望她,与她聊聊天。

林徽因表面上装出一副很自然的样子,可实际上当时的她连聊天这种简单的事,做起来都非常困难了,往往说不上几句话就会感觉到呼吸困难。

1955年3月31日深夜,林徽因突然叫来护士,希望她能够把梁思成叫来,自己想见他一面。

当时为了更好地照顾妻子,一样正在养病的梁思成特意把病房安排在了妻子的隔壁。

可由于当时实在太晚,梁思成已经熟睡,护士便建议明天一早再让两人见面。

可怎料,仅仅一夜过后,林徽因就离别了她所热爱的城市,离别了她所挚爱的亲人。

后来,“我有话对思成说”——这句林徽因临终的遗言,就成为了梁思成终身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