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曾将“共妻制”当作苏联不尊重人权的把柄肆意攻击,那么“共妻制”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苏联有没有真的践行“共妻制”呢?

苏联在其成立初期,面临着政治动荡和经济崩溃的严峻考验。在这种环境下,一纸名为“共妻令”的荒谬文件在苏俄流传开来,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轰动。

这份文件宣称要将女性“公有化”,允许男性“共享”女性,还详细规定了男性占有女性的频次和时间。尽管这只是一场闹剧,但它在全球蔓延开来,被西方国家视作攻击苏联的把柄,影响持续几十年之久。

1918年,一位莫斯科商人赫瓦托夫被指控私自张贴并散播一份名为《俄国少女共有法令》的文件。

这份文件声称,女性公民应当被“公有化”,任何缴纳了会费的男性公民都可以“享用”女性。文件还规定,已婚女性的配偶享有优先权。

这一文件在苏俄引发了轩然大波,一时间真假难辨。而在叶卡捷琳娜堡等地,这一文件甚至被当地政府视为正式法令,付诸实践,导致大量女性遭到“公有化”。

这场闹剧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后果。这一荒诞文件及事件最终引起了政府的干预。经过调查,赫瓦托夫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骗取钱财。

在初审中,赫瓦托夫被判5年有期徒刑,但在辩护人的力挺下,最终减刑释放。这一结果引来了民众的强烈不满。赫瓦托夫也在次日遭到暗杀。

然而,这一闹剧带来的影响远未消除。在欧美国家,这一文件被夸大为“苏维埃开始实行群婚”。它成为西方国家攻击苏联的重要把柄,影响持续几十年。

尽管“共妻制”不过是捏造和误解,但它带来的影响却是真实的。在叶卡捷琳娜堡等地,不少女性真的遭到“公有化”、强暴。这场闹剧也对苏联社会的婚姻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战后,苏联社会的婚姻关系才得以重建。而西方国家则长期利用这一把柄攻击苏联,将其与苏联理想主义的公有制混为一谈,制造舆论。

这一事件背后反映的,是苏联社会政治环境的动荡,以及与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对立。苏联试图通过共产主义理念改造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既有的伦理基础。

西方国家则抓住这一点,对苏联的制度改革进行攻击。两者的对立在这一事件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总的来说,“共妻制”是建立在误解和捏造的基础上的。它在苏联社会蔓延开来,对民众带来了真实伤害,也成为西方攻击苏联的重要武器。

这一事件反映了革命时期激进理念与现实社会的矛盾,也暴露了西方态度的偏见。回顾这一历史,我们需要理性认识它的起因、影响和教训。

在今后的社会改革中,既要避免激进主义,也要警惕来自体制对立的舆论袭击。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符合本国国情的、稳定的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