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跑者来说,单次跑步的距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递增的过程,最终大多数人停止在42.195这个全马的距离上,这也是马拉松比赛的最大距离,当然有些“变态”的越野比赛除外,所以每个阶段我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每进阶一次,除了能力的提升以外,更多的还是对跑步有了更多的认识,我相信每个人开始跑步一定是从错误到正确逐渐纠正的过程,但是大家普遍的“共识”就是,跑的距离越长,那么穿得越少,身上带的东西越少,越有利。

身体跑着跑着会偏向一侧,穿着不太适合跑步的衣服,鞋子偏向于运动鞋,手里拿着手机,我相信这应该是很多人第一次跑步的场面,一定是非常非常的“不专业”,一般情况下,能跑个3公里,勉强到5公里已经是极限,这个时候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大腿面和腰腹那种运动过后的疼痛感,这都是我们适应跑步的过程。慢慢的我们从服装上进行了纠正,穿上了短裤短袖,而鞋子也逐渐成了专业跑鞋,这是我们在跑步上的第一次变化,秉承“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理念。

慢慢地,随着跑步核心力量的增强,即便是跑到最后,很多人的跑姿依旧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绝对是能力提升的象征,而且很多人不再满足于5公里,会逐渐向10公里迈进,但是有一种行为依然和之前一样,那就是手机还是拿在手里,其实主要的作用还是记录跑步的数据,但是拿在手里的不适感已经逐渐表现出来,很多人会不停地换着手拿,胳膊也由于左右受力不平衡而不舒服。再次进阶,我们去参加比赛,征服半马和全马,我们发现了手机拿在手里的弊端,因为在长距离的最后,都是精疲力尽。

而跑步到了最后,很多人跑步其实还是会带着手机,只是大家不再拿在手里,而是放在了腰包里面,其实一般质量不好的腰包跑的时间久了还是很不舒服,当有一天你放下手机轻装上阵的时候,你终于会意识到,原来那个我们一直放不下的手机,其实是跑长距离的“累赘”,虽然手机很轻,但是拿与不拿跑起来是两个感觉。当然跑长距离不拿手机也仅限于在比赛或者朋友约跑或者跑圈的情况,如果是一个人跑步的话手机还是要带的,那个时候它不是我们的“累赘”,而是在关键时刻救命的工具。